公司賬戶轉入個人賬戶自古以來就是老生常談,其中可能與挪用公款、逃稅的風險有關,讓老板和財務們可能會密切注意公轉私這個問題。 將來金融系統對公司賬戶的監管也會越來越嚴格,公司和個人賬戶的大額轉賬可能會受到重點關注。大額現金管理來了,多地私轉私、公轉私10萬元起將被嚴查!那是不是所有的公轉私都會被查呢,當然不是,符合以下7種條件的就可以放心的轉。
案例1 :公司將公共賬戶100萬元在每月工資發放日通過銀行發給各員工的個人卡,公司已經依法履行了代扣稅的義務。
案例2:甲方是個人獨資企業,定期扣除費用,將繳納經營所得的稅后利潤通過公共賬戶打入個人獨資企業的負責人。
案例3:甲方有限公司把公共賬戶的10萬元打給業務員出差的準備金,出差回來后實報實銷。
案例4 : 甲方有限公司將公共賬戶50萬元打給股東個人,這50萬元是已經支付了20%股息的稅后紅利所得。
案例5 :甲方有限公司通過向公共賬戶支付授課老師的學費15萬元,轉移到老師的個人卡上。 這15萬元已經是支付勞務報酬得到的稅后報酬。
案例6 :甲方有限公司對公共賬戶將20萬元存入老板的個人卡,這20萬元用于償還以前公司對個人的借款。
案例7 :利用園區扶持注冊個人獨資企業進行變現
企業可以通過注冊新公司的方式進行資金的優化和在分配。 將個人獨資公司注冊到園區,利用園區內較低的稅收政策合理優化,兩個企業正常產生業務后正常納稅。 個人獨資企業可以享受核定征收政策。 沒有企業所得稅,稅負壓力較小。
公轉私的情況,普遍存在于所有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這些都會涉及公對私的轉賬,轉賬金額有大有小。銀行作為監管執行機構,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風險本無可厚非,但切忌矯枉過正。對于公轉私,銀行可視情況等級進行監管:
1、只要合法合規,在一定額度內(如:單筆5萬)的正常轉賬屬于允許范圍;
2、公轉私頻繁達到一定的預警級別,銀行按照規定,要求企業配合提供證明材料方可審批通過;
3、對于無明確資金用途,且企業無法說明清楚的交易,銀行可視情況采取只收不付、不收不付、限制網銀交易等控制措施。
公轉私本身不是問題,關鍵問題在于,是否有非法洗錢、非法偷逃稅收的行為?如果資金流向是合法的,而且是按照稅法規定交過稅的,那么就沒有問題。當然,現實中,很多民營企業利用私人銀行賬戶進行偷漏稅,那么就存在稅務風險,需要轉向合法合規經營。
來源:合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