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獨特自然風光的吸引下,許多影視重大項目紛紛落地。此外,海南島絕美的自然風光早已使其成為許多電影作品的取景地,宜人的海洋氣候更為電影拍攝提供了絕佳的自然條件。
據了解,在2020年,就有多部電影在海南取景拍攝,島上最多時能有20多個組同時開機。海南的影視產業氛圍正如島上的天氣一般火熱。除了拍攝人員,還有很多嗅到苗頭的人迅速南下,將事業布局在海南。比如圈內頗有名氣的影視器材公司火焰山,2019年在海南的拍攝項目殺青后當即將設備留在本地,并順勢在海南布局了相關的設備產業鏈。此外還有一大波影視材料、制片公司浩浩蕩蕩轉移海南,希望在未來的影視發展洪流中搶占先機。
由此可見,海南將是我國影視產業化的另一個重地,其發展路線直接對標橫店,甚至是好萊塢。
一、影視促旅游,影視行業創新之路
隨著影視和綜藝的熱播,各大風光絕美的景點頻頻露臉。綜藝熱播的被認知+美景魅力的被征服+偶像粉絲的“跟風”心理,伴隨而來的是大量游客前來海南打卡。
就比如先前的王一博錄制的愛奇藝熱門《夏日沖浪店》就為萬寧沖浪基地吸引不少客流,日月灣被頻頻刷屏,今年王俊凱的《恰好是少年》播出,也引起不觀眾對五指山的好奇心,前往打卡,粉絲群體的力量不可小覷。
影視劇及綜藝的帶動力不僅促進了海南影視行業發展、借助節目和明星的流量,提升海南知名度,打卡文化熱潮也促進了旅游行業發展。
二、海南發展影視行業政策優勢
海南自貿港出臺了對作為“鼓勵類”的影視行業給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涵蓋了器材“零關稅”、拍攝、上映、等方面鼓勵和幫扶,可謂面面俱到。
1. 鼓勵知名電影創作人(編劇、導演和演員)在海口市投資設立影視企業
電影作品票房累計達20億元(含)以上的編劇、導演和曾主演電影票房累計達30億元(含)以上的演員,在海口注冊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影視公司并控股2/3以上,公司名稱須有"海口"字樣,公司作為第一出品方拍攝的電影作品,在電影片頭出現公司名稱或動態LOGO超過3秒且票房達1億元(含)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
2. 給與影視攝制從業人員獎勵
海口市影視企業在本市影視劇攝制期間聘用的從業人員(演員、影視編劇、導演、制片人、攝像、場景、化妝等),按照其酬金所得形成的地方財力貢獻市級留成部分,全額給予獎勵。
3. 支持影視企業拍攝
影視攝制單位(含境外)在海口市拍攝期間〔含前期籌備和后期制作(特效除外)〕所發生的食宿(餐費按50元/人/天、住宿不含套房)、交通(海口出具的每人一次往返不含頭等艙的機票、不含軟臥鋪的火車票)、場地和設備租賃等費用,憑合法有效憑證,據實給予20%的補貼。
4. 給與影視作品獲獎獎勵
海口市影視企業作為第一出品方拍攝的影視作品,從海口申報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華表獎、百花獎、金雞獎,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獎的電影作品和獲得飛天獎、金鷹獎的電視作品,每部給予—次性獎勵200萬元。
此外,不同市縣分別對影視行業出了不同的鼓勵政策。如海口,對符合條件的在海口注冊影視企業,一年還有100至400萬的資金獎勵,甚至包括拍攝場地、食宿等給予20%的補貼看出了海南對影視行業發展的重視。
稅收政策令人心動,企業所得稅稅率從25%降到15%、個人所得稅從現行個稅最高45%邊際稅率降到15%。這使得明星等在海南能拿到更多的收入,少交一筆可觀的個稅。再加上海南“零關稅”政策落地,也為影視產業發展帶來利好。這個是海南自貿港對影視公司在海南注冊的稅費優惠政策,也是為何大量的明星導演扎堆到海南設立公司的原因。
三、影視制作許可證辦理條件
1. 具有獨立資格的法人應當按照國家法律、法律的規定,使用組織、組織和章程的名稱。
2. 有符合業務范圍需要的廣播電視節目和相關專業人員、基金和工作場所,其中企業注冊資本不得少于300萬元。
3. 申請之日前三年,法定代表人沒有違法記錄或者組織沒有被撤銷,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記錄。
4. 需要提供的材料:
①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申請書;
② 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及簡歷;
③ 企業營業執照;
④ 提供3名廣播電視相關專業人員簡歷和專業證明;
⑤ 辦公場地租賃合同及紅本租賃憑證;
⑥ 企業、事業單位的許可證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企業名稱的批準。
總結,天然攝影棚+自貿港政策利好確實給海南影視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推動相關產業、人才聚集,才是政策利好背景下海南影視產業發展的一個突破口,要打造成熟影視全產業鏈,海南還有一段光明之路要走。
在自貿港背景下,海南各個行業都迎來了機遇,其中影視行業發展說明了海南產業逐漸多元化,也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家如果想在海南注冊公司或需要許可證代辦,亦或是有關于海南人才落戶的問題,歡迎咨詢海南博宇會計。